摘要:信息标准化是医改方案关于信息化的内容中首先提到,信息标准化的标准化是阻碍目前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公共卫生信息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等方面加速推进信息化标准制定的进程。就如本刊2008年9
信息标准化是医改方案关于信息化的内容中首先提到,信息标准化的标准化是阻碍目前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公共卫生信息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等方面加速推进信息化标准制定的进程。 就如本刊2008年9月刊中所提到的,“医院本身的目标、任务和性质决定了医院信息系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现存的企业信息系统中最复杂的一类”,也正是因为医院和医疗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医疗行业信息化的落后局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 业内人士一直在呼吁医疗信息的标准化,医改方案关于信息化的内容中首先提到的是“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特别强调“建立统一高效、互联互通、透明公开、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那么,标准化中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医改方案将在哪些方面切实推动标准化的进程? 琚文胜:这些年,我们围绕着相对独立的业务做了很多的业务信息系统,有一些地方是相对比较成功的。北京市卫生系统中的计划免疫信息系统、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等等。这些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 形成信息孤岛很重要的原因是医疗业务的自有模式决定的,信息化很难突破业务模式这种体制,这是难于标准化的症结之一;症结之二是标准化的基础比较差,因为以往政府对标准化的投入很少。前些天我仔细看了一下几年前卫生部组织力量研究完成的《医院基本数据集》,《中国公共卫生基本数据集》等标准,那些资金是公司赞助和投入的,政府的投入很少。从全国的角度来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东部较发达地区,已经意识到信息孤岛问题需要有一个能够共享信息的平台解决,同样的信息元素在不同系统中应该是同样的标准,能够实现不同系统中的信息共享与交换。 卫生行业包括管理和服务。管理是管理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围绕着医院肯定有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领域可能有相同的东西,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系统中标准是不一样的;服务主要是服务于患者,而不同的患者在系统中的代码和标准又不一样。这些基础都需要有人来做,但是目前的实际投入很少,比如考察一名患者所花的费用,由于信息标准不一样,可能在这个系统中是这个人,在那个系统中就成为了另外一个人,描述完全不一样,很难做到信息的互联互通。无论是下一步领导决策的提出,还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标准都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前提。 陈世卿:医药卫生信息标准化的最大困难是突破医院、地域和部门的界限。标准化是阻碍目前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医院内部业务流程和共享数据无标准等原因造成HIS的低水平重复开发,难以移植推广,数据难以分析等问题,而且对HIS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潜在的瓶颈。在未来医改方案中,将是把以人为本的个人与家庭健康档案作为核心,电子病历、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的发展更需要医院内部,以及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医药卫生管理和医疗保险机构之间信息标准化的建设。 新的医改方案如要切实推动信息标准化的进程,必须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全民健康保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这是一个以市为中心,区/县为枢纽,社区/乡村为网底,能充分支持区域全民健康保障体系的科研与应用的高效能计算与信息服务的网际网络系统。此系统可以支持一个具有“统一高效、互联互通、透明公开、实时监管”等特性的先进医药卫生信息服务系统。在这平台上,不同功能的异构应用软件系统可以互相开放接口,进行自动数据交换。新一代的应用软件系统则要尽量采用开放式的信息开发技术,例如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标准等,因其可扩充性和可塑性大,容易适应新的或还在演变中的医药卫生信息标准。要高效率完成这个高效能平台的建设,一方面要由政府主导, 发挥权威性,规范医用软件,加强市场管理与监督。另一方面要尽量引进和采用国际医药卫生信息标准,DICOM等,吸收与创新同时并进,以建立能与国际接轨而且适合中国城乡地区的标准体系。 葛忠良:标准与规范是卫生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卫生信息化的成功与否。目前,国内外已颁发了一些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标准,如:国际疾病代码分类标准、医学数字化影像通讯标准等;国内有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分类与代码、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剂分类与代码等。但这些标准数量之少且应用非常有限。究其原因:一是医疗业务错综复杂,流程难以规范,因而基于传统业务改造、流程优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就难以实现标准化;二是信息化标准需要医疗卫生、标准化管理等多方面的专家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其难以组织协调的特征给标准化制定也带来困难;三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项新型的、不断发展的产业,其制定标准的时效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受到了限制。尽管如此,不成方圆,当务之急是规范医疗业务流程、医疗数据交换、数字化医院基本功能。规范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居民健康档案标准,在公共卫生信息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等方面加速推进信息化标准制定的进程。 虢玲霞:其实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卫生信息化建设也突飞猛进,国家还来不及或者说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标准问题,卫生信息化就以各IT公司各自的代码推开了,到现在造成了标准不一整合难的问题。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反映卫生工作的业务,卫生工作的信息量非常大,数据元特别多,我个人认为标准化的难点在数据字典上(即各类数据元的统一代码),卫生部已搞了4年多。 姚志洪:信息共享是实现医疗服务信息化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要实现信息共享还存在着许多困难。首先是信息共享的意识不强,认为自己采集的数据是自己的财富和资本,不顾患者的利益,不愿意信息共享。其次是医疗信息产生于不同的系统,数据格式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积极组织我国相关信息标准的制定(例如医院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中国公共卫生信息 郭启勇:在互联互通方面,银行业做的银联卡很好,不管是哪个银行的卡都可以划,甚至都能够提出钱,这就是网络带来的优势。医疗行业现在也讲互认,但是互认的前提是医院之间拿什么去互认?目前的医院没有这种网络,医院和医院之间也没有这种网络。如果有了这样的网络会怎样?患者在北京做的检查在沈阳就能调出来,在沈阳做的检查到北京也能调出来,包括检查数据等。如果每一个患者的信息都能做成一个类似于身份证似的IC卡,走到任何医院划一下就可以显示个人信息,互认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而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是政策层面的问题和信息技术。现在讲基层医院的数字化,基层医院或者小型医疗机构的数字化包括检查数据的数字化在某种程度上比大医院更重要。为什么这样讲?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把这些基础数据直接传送到大医院进行会诊,使大医院的医生有更多时间看疑难杂症。经常说老百姓“看病难”,难在哪里?就是大医院少,老百姓能享受到医疗资源的大医院少,很多问题难以解决,而解决不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检查结果不互通;再有就是通过统一化的检查设备,通过网络使这些设备数据能够共享,即社区医疗的数据共享。当然网络化只是一个平台,实现共享的前提是国家 赵德伟:标准化问题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实行中最大的难题。医疗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信息的整合,实现共享。但是如果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那么肯定达不到共享的效果。此外,标准问题还存在于医院流程上的标准统一。如果要将医院工作电子化整合成电子信息,那么流程的确需要规范。比如,医师的医嘱如何规范成电子化的文档。如果形成不了统一规范,是不利于信息整合、共享的。目前医院信息化迫切需要国家从整体上来扶持、引导,包括像医生的行为,医院的运作模式,医院间的关系等等。此外,当前医疗市场也是很不成熟的。一方面很多人对医疗信息化不够了解; 另一方面,在我国的医疗改革过程中,面向市场的医院管理方式还没有走上正轨。也就是说,现在没有引入真正的市场机制,如果医院竞争激烈到连每个患者都要力争,它就必须从管理上降低成本,这时候才会产生使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服务的需求。因此,解决政府职能部门、市卫生局及各医院的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信息交换数据平台是目前急需解决的。 池捷: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目前来说,信息标准化的进程十分缓慢。因此,标准化是一个很紧迫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共享的瓶颈。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建设一是需要顶层的框架设计,另一个需要标准化的推进。目前来说,这两条在医疗卫生行业中都是缺乏的。新医改方案将为打破这种僵局提供一个新的实践路径。目前,最有效的突破口应是制订医疗卫生各领域的标准化接口方案和加强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平台的对接来实现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各梯次的信息共享。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全行业标准化制订的迟缓问题。同时,又不至于使先期的实践探索陷于被重复建设的困局。上海长宁区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目前已按照卫生部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初步实现了第三阶段的建设目标,即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互联共享。我们相信,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将在新医改的推进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 李刚荣: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是以医院信息化为发源开始建设的,在没有国家指导方针,没有政策指导,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获得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来成长的。到目前为止,投身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多数是HIS供应商,事实上已经形成不标准的医院信息系统。当前的标准化,最大的障碍就是医院多年积累的历史信息数据如何规范,如何低成本地实现非标准数据转换为标准数据。医疗信息数据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数据是个人自然信息和社会资料,如户籍信息、家庭成员构成等,这些信息仅仅依靠医疗卫生行业的力量很难标准化,即使实现了行业内的标准化,也面临着与公安、金融等行业的数据交换问题,因此必须全社会统一行动,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个人自然信息标准化的原则和方案。 姜跃滨:任何行业的标准化问题都涉及到方方面面,在我们开展医疗信息标准化建设这项工作时,需要找到当前问题的关键点。按照医改方案提出的目标,我理解其标准化建设的宗旨是要通过标准化这一手段来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此做到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实现“统一高效,资源整合”及“使用便捷,实施监管”的目标。这里所说的“互联互通”就是要重点解决这些年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因此,目前医疗信息标准化的关键是要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有效链接,是要将那些必须共享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不同系统所产生数据的有效交换。换句话说,当前的主要问题就是要解决信息交换过程的标准化,不是要解决各个系统本身的标准化。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解决标准问题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是要由政府主管部门来组织推动。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汲取相关企业、用户和非政府组织的专家意见,审慎制定出可行的标准,并通过行政手段将之定为国家对行业的强制性标准。标准一经颁布,各相关部门都必须遵照执行,尽管也许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日后再修订便是。当然标准的执行会有个过程,这种过程的长短则取决于政府管理监督的力度。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